头部养老险公司“秀肌肉”!抢滩年金市场,如何占领高地?
来源:市场资讯     时间:2023-05-16 20:08:24

面向约3万亿元企业职工的“养老钱”,保险机构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“管家”,管理规模还在不断攀升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近日,国寿集团宣布旗下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,企业年金法人受托市场份额超29%。

在四类企业年金业务中,受托管理最为核心。“A智慧保”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统计,截至2022年末共有12家企业年金受托机构,其中保险占有6席,合计受托管理规模比例超七成,无疑是绝对“主力军”。有3家机构受托管理规模2022年同比增速超过10%,呈现你追我赶态势。

受托管理规模上升与企业年金规模增长不无关系。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计算,2007-2022年,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翻4倍,管理基金规模更是翻了近19倍。业内预计,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,养老金融市场将会是一个百万亿级别的超级蓝海市场,预计还将有更多机构加入养老金投资管理的竞争中。
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速度有限,目前覆盖职工数仅约3000万,相应的养老金产品也亟需进一步创新升级。保险机构该如何创新开拓企业年金业务,并依托业务延展整个生态链?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业务于2022年底开闸,保险机构怎样协同发展一、二、三支柱保障体系,并利用自身优势抢占战略高地?

近日,国寿集团的一则官宣,令市场目光再次汇聚到企业年金业务上。

国寿集团宣布,旗下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,公司企业年金法人受托市场份额超29%,投管规模位列市场第二。“A智慧保”注意到,在今年初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,国寿集团就透露,截至去年末公司企业年金业务累计管理规模近万亿元,居行业首位;职业年金业务累计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元,位列行业第一。

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,关乎千万职工养老的“钱袋子”。其自2004年5月起试行,2005年8月首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牌照下发,而后一直被金融机构竞相争夺。四类资格包括受托管理、账户管理、托管及投资管理,分开审核,其中受托管理最为核心。

根据人社部的统计,截至2022年末,全国共有12家企业年金受托管理机构(不包括华宝信托,因人社部2021年对其不予延续企业年金受托资格),其中6席由银行、信托公司和养老金公司占据,另外6席则全是保险机构,分别是平安养老险公司、太平养老险公司、长江养老险公司、国寿养老险公司、人保养老保险公司和泰康养老险公司。“A智慧保”曾报道,前5家都已拥有了受托管理、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年金“全牌照”;泰康旗下除泰康养老险公司外,还有泰康资产参与企业年金业务,拥有投资管理资质,因此泰康集团也间接拥有“全牌照”。新华养老险公司则拥有投资管理、账户管理资质。

从受托规模看,人社部的数据可反映出国寿养老险公司的龙头地位,另5家保险机构也堪称主力。据“A智慧保”计算,截至2022年末,6家保险机构合计受托管理规模为15156.1亿元,占比高达73.7%。有5家保险机构受托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,其中平安养老险公司以4314.52亿元的受托规模仅次于国寿养老险公司,受托管理份额达20.99%。规模同比增速方面,国寿养老保险、泰康养老保险、人保养老保险增速均超过10%,竞争激烈。

“截至2022年末,公司管理的企业年金、职业年金、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共计11181.6亿元。平安养老险累计为428万团体客户提供企业年金、保险、资管及政保服务,正在为45万团体客户、1.86亿个人客户提供年金、保险、资管及政保服务。”平安养老险方面对“A智慧保”透露。

从投资管理规模看,泰康资产在22家有资质的机构中居首,截至2022年末,管理组合887个,管理规模为4764.91亿元,占投管总规模的17.12%。国寿养老险、平安养老险分别以3539.05亿元、2372.34亿元的投管规模分列二、三位,三家合计投管规模占总规模近四成。

“作为专业养老保险公司,泰康养老始终将年金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。凭借多年耕耘,已成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重要参与力量。”泰康养老险方面对“A智慧保”表示,自2013年人社部公开披露数据至今,在运作满五年的法人受托机构中,泰康养老企业年金受托规模年均增速位列行业第一;企业年金受托人管理集合计划累计收益排名中,泰康养老在前10位中占据9席。此外,泰康养老在中央及各地职业年金受托人比选中全部入围。截至2022年12月,泰康养老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超1649亿元,本年规模增速位居行业第一。

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,企业年金自设立以来稳步发展。据人社局公布的数据计算,2007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为3.2万家,2022年增至12.8万家,翻了4倍;积累基金从1519亿元增至2.87万亿元,翻了近19倍。

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,企业年金发展仍需加足马力。截至2022年末,全国企业年金覆盖职工数仅3010.29万,加上职业年金,总覆盖人口也仍不到7000万。二者总规模尚不到5万亿元。

“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、职业年金主要覆盖大型企业,性质上以央企、国企和盈利性相对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为主,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不足。”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总经理黄涛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有几个主要发展难点,一是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缴纳,二是员工离职后年金转移较困难,年轻员工个人缴费意愿也不强。

我国养老金缺口有多大?在2022年底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后不久,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一场活动时谈到,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提出,到2035年,我国社会财富储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。参照高收入国家账户养老金与GDP之比及二三支柱在其中的比例,我国账户养老金2035年目标规模是120万亿元,其中第二支柱规模要达到80万亿元,第三支柱达到40万亿元,而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推算,缺口将达80万亿元。

如何填补?郑秉文认为,要进行制度设计改革,第二支柱的改革主要在于企业年金,应引入自动加入机制、取消单位缴费归属期、放开个人选择权、二三支柱之间打通、扩大投资范围等。

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、人社部基金监督局原局长唐霁松建议从两个方面推动政策发展:一是建立简易年金计划,简化企业年金方案报备、基金管理合同报备等审批流程;二是完善加入机制,探索企业年金从自愿到半强制的实施路径,逐步实现企业年金普惠性。

不过也有受访机构传递了乐观看法。“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走势稳中有进、整体向好,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应对老龄化挑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”平安养老险表示,平安集团将为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作出更多积极贡献,平安养老险亦将继续深钻,以成为中国领先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为目标,继续强化自身投资和风控能力体系建设,竭力创造更大、更多的价值。

如此大的养老金缺口,于保险业特别是养老险公司而言,是机遇亦是挑战,养老金融是一片待充分挖掘的蓝海。

一位银行理财公司高管表示,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将会是一个十万亿到百万亿级别的超级蓝海市场,随着市场不断壮大,预计理财公司、券商资管等机构也会加入到养老金投资管理的竞争之中,拥有账户服务及投资顾问能力的银行机构、长期投资管理能力突出的资产管理机构可能形成竞争优势。

可见机构都在汹涌的声浪中暗中角力,保险机构有哪些优势,又该如何抢占高地?

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甘为民在去年年底的一场活动上表示,养老保险公司在养老金管理上,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业务,都具有大类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投资优势和丰富经验。况且,养老保险公司覆盖一、二、三支柱,为满足民众多样化的个人养老需求,还在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、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和个人其他长期性金融产品。

对于如何增强竞争力,多家机构均谈及长期可持续的业绩、业务联动、打造养老生态等。

平安养老险对“A智慧保”表示,通过“年金+资管+保险+健康管理”的多元化平台,以养老服务、财富管理为入口,整合个人的养老财富管理、商业保险、健康管理服务、养老服务,构建一体化的养老生态圈,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健康服务,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集保险、年金、健康服务、财富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。黄涛谈到,国民养老的股东阵营结构多元,包括银行理财公司、资管公司、券商、保险公司等,下一步可以拓展养老保险外延,发挥不同金融牌照的功能,采用综合手段、多元化渠道解决养老的问题。

从投资收益率来看,实际上2022年行业整体业绩不算理想。2022年全年,在资本市场波动较大、固收静态收益率显著下行的情况下,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有一定压力。上半年投资收益为-160亿元,加权平均收益率-0.69%;下半年业绩继续承压,全年投资收益-478亿元,加权平均收益率-1.83%。“A智慧保”注意到,人社部公布的自2007年数据以来,这是第三年投资收益率为负,且与2008年并列为最低值。十多年间投资收益率整体也呈现一定波动,最高年度收益率达41%(2007年),最低即-1.83%。

如何强化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?泰康养老对“A智慧保”表示,该公司主要发挥年金受托人管理与监督职能,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并研发了针对职业年金、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督管理平台“职金宝”、“企金宝”,确保年金基金安全稳健投资运作。

国寿养老险在前述公告中称,公司通过持续优化投资决策体系、强化大类资产配置、提升投研效能等手段,保障企业年金资产长期稳健增值,同时持续加强企业年金管理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。

平安养老险强调了风险管控,养老投资注重的是长期绝对收益,公司通过强化风险意识、制定管控制度、建立双月投管与风控交流会议机制等措施加强投资风险管控,强化风险控制文化。

(A智慧保)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