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讯息:四月葡萄酒最新数据“出炉” “跌跌”不休的背后找到应对“法门”
来源:凤凰网     时间:2023-05-20 10:45:22

文章来源:葡萄酒研究

近日,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相继发布葡萄酒相关数据:今年1~4月,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4.1万千升,同比下降26.8%;而葡萄酒进口量7.62万千升、进口额24.3亿元,同比分别下降30.6%和15.3%。这是葡萄酒从1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下降,无论是国产酒还是进口酒,似乎都面临着“跌跌”不休的局面。对此,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呢?

下调产能预期,葡萄酒淡季“双降”


(资料图)

4月份,白酒、葡萄酒等销售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,饮料和啤酒则非常活跃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4月份,规上企业白酒产量同比下降28.1%,葡萄酒同比下降18.2%,而啤酒产量同比增长21.1%。

烟台某葡萄酒企业表示,春节旺季过后,葡萄酒将会进入一段较长的淡季,企业一般会根据往年的产量、市场现状和经销商预期订单进行产能重新规划,这是常态化操作。数据显示的下降,其实是企业对于渠道容纳程度和当前市场消费研判的一种体现。而且三四月份,企业对于消费市场的预期就不高,基数比较小,无论增长还是下降,都是可以接受的。更主要的是在旺季来临之前,要提前做好准备。

进口酒同样如此。深圳好明天实业总经理宋世斌说,公司大量采购进口酒一般是在旺季来临前的一两个月,而进口酒的旺季大都集中在下半年,中秋和春节的销量占到公司全年销售额的60%,上半年的确是葡萄酒的淡季。宋总介绍说,公司原计划4月份到港一批德国酒,但碍于当前市场现状和分销商的订单,3月份就叫停了德方的发货,改在7月份,这也是应对当前淡季的一种主动调整。

对于经销商来说,经过疫情三年,提高了大家的风险意识,从大量囤货到现在小规模拿货,葡萄酒商也改变了策略。一位广州酒商赵总表示,2019年拿的一批货,直到去年才清空。现在公司对于葡萄酒的策略是,小批量、多频次拿货,保证库存安全是前提。这种局面的改变,可能要等到中秋节前后。

从各方的态度来看,葡萄酒产量和进口量下降,都在大家预期之中。这其中既有渠道压货风险的问题,也有终端销售需要时间恢复元气的原因,主动下调产能预期,规避压货风险,等待市场复苏,无论是国产酒还是进口酒,大部分人都持这种态度。

恢复增长关键,改变销售链条“停滞”的局面

我们知道,葡萄酒的产量和进口量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状况做出的一种预判,这种预判跟渠道和终端的实际情况会有一些出入,尤其是整个行业刚刚摆脱疫情影响,对于消费判断还缺乏信心的时候。要摆脱这种情况,关键在于让整个产业链运转起来,尤其是下游。

旅法博士程是认为,现在国内酒商对欧洲葡萄酒的订单普遍压缩,即使有订单,也是非常谨小慎微,这反映了当前行业的一种求稳的心态。要改变这种局面,有三种办法:其一,用品类差异冲淡季,比如干白、起泡酒、无醇葡萄酒等,在欧洲是夏季酒饮的畅销品类,国内也有很多知名干白产品,别人的淡季也许是这些品类的旺季。其二,提振渠道和终端信心,给经销商设计动销方案,消除他们的疑虑,从根本上增强渠道吞吐能力,恢复市场。其三,重视葡萄酒的家庭消费和普及,这是国内存在的最大问题,可以针对家庭出行、露营、聚会等消费场景进行推广。当然,这不是一下子能能实现的,一旦解决,葡萄酒将不再有淡旺季之分,市场规模将会大幅度的提高。

广州酒商赵总也表示,葡萄酒的销售压力的确很大,但并非没有机会,尤其是国产酒,他们更接近消费端,了解经销商的需求。淡季的时候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:第一,注重宴席和礼品市场,可以对此设计促销方案和政策,帮助酒商动销。第二,维护客情跑市场,疫情三年耽误下来的酒商拜访等工作,可以趁机做起来,激活渠道。第三,国产酒可以邀请渠道商和消费意见领袖参观酒庄,通过上游资源影响渠道和终端,做好经销商和消费者心智引导工作。

现在葡萄酒行业面临困难的逻辑在于,消费端没有太大起色,导致渠道不敢压货,从而影响到上游的葡萄酒产量和进口量。葡萄酒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要让整个销售链条动起来。

在小编调查中,更多的经销商觉得,“拐点”可能在中秋!一方面,经销商需要半年的时间来消化库存,从而恢复渠道活力。另一方面,旺季的到来应该会刺激消费,从而让整个销售链条运转起来。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