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周刊|古塔悬灯引航向
来源:北青网     时间:2023-07-10 08:45:10

文\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杨江波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海南岛四面环海,古人出入海岛或出海打鱼谋生,都需要借助舟船。位于海边的灯塔之于舟船,就像眼睛之于人类一样重要。古时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“航标塔”的概念,但多座屹立于海南沿海地区的古塔,也曾发挥过引导海上舟船航行的作用。

无意为之的“航标塔”

新建的明昌塔。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

明昌塔位于今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一带,邻近美舍河,始建于明代。清道光《琼州府志》记载:“明昌塔,在城东北三里下窑村。明万历间,知府涂文奎、给事中许子伟募建。塔旁旧有敬事堂、文昌阁、关帝庙。置香火田一十五丁。后文昌阁改名大悲阁。乾隆三年,僧法空重修。”

那时的明昌塔共7层、高34米,为砖石土木结构,是明代琼北地区最高的塔楼,因而被誉为“琼州第一塔”。明昌塔不是为了给船只引航而建,而是涂文奎、许子伟为振兴琼州文风而建,属风水塔。不过,由于该塔“身姿挺拔”,在当时琼北建筑普遍较为低矮的情况下,显得“鹤立鸡群”。人们登塔可望见北面的大海,驾驶舟船者在琼州海峡上也可望见明昌塔,该塔自然而然成了渡海的航标,实际上发挥了航标塔的作用。明代海南定安籍名臣、曾任礼部尚书的王弘诲曾作《登明昌塔》一诗,其中有诗句“天边渺渺龙楼迥,海上冥冥蜃阁开”。明昌塔顶部亮灯后,可在夜间引导渡海人员驾船前行。

据《海南百科全书》记载,明昌塔“早期作为海安—海口的航标。民间传说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塔顶放光,在海上可见,仿佛航标灯一般”。今明昌塔周边有塔光农贸市场,相传就是因为明昌塔顶放光而得“塔光”之名。

涂文奎、许子伟并非为引航而倡建明昌塔,却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件为渡海人引路的好事。与明昌塔相似的,还有文昌东郊镇的文笔塔。

文笔塔为清代建筑,因塔身瘦长状如笔而得名,当地人称塔所在地为“白土尾”,故该塔又名“白土尾塔”。民国《文昌县志》记载:“清澜白土尾文笔塔,在东区距县二十余里港边村,郑运通邀众建。”

古时邀众建塔楼,堪称大手笔,郑运通是何许人也?民国《文昌县志》等地方志中无明确描述。不过,他能带领民众完成建塔一事,应是在当地有号召力的乡贤。

文笔塔建于清光绪九年(1883年),同为风水塔。该塔为砖结构,无梯登顶,塔高25米,与明昌塔一样有七层八角。文昌渔民出海打鱼,或其他船舶驶入清澜港,掌舵者可在海上望见该塔。

斗柄塔

临风险海域建塔禳灾

斗柄塔(2018年)。李幸璜 摄

斗柄塔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东北七星岭主峰之上,建于明代,当地人也称之为“镇妖塔”。七星岭的北面就是琼州海峡,天气晴朗时,站在岭上可隐约看见海峡彼岸的广东徐闻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云:“况珠崖与徐闻对岸,舟仅日夕可至。”

海南岛孤悬海外,古人登岛需驾乘舟船,若在海上找不到参照物,渡海的风险将陡增。此外,七星岭以北的海面风浪较大,常有商船、渔船在这一带遇险。

木栏港在七星岭一侧,这个港口在古代又被称为“石栏港”。明万历《琼州府志》记载:“石栏港,一名北岭滩限头,县北一百二十里北岭东山下。乱石生出海洋中,拦障海水,中开三门,商贾舟过最为险要,俗称鬼叫门。今航海者过此,每加提防。”离七星岭不远的铺前港,是古代海南开发较早的渔港、商埠,在海南航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

总体来看,七星岭附近有两个停靠船舶、较为繁忙的港口,其北面的海域又容易发生航行事故,因而古人认为很有必要在此处建一座风水塔以祈福禳灾。而实际上,该塔发挥了引航作用。

《海南百科全书》记载:“据考证,(斗柄塔)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年)前,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重修。”建塔的牵头人,相传为王弘诲。清康熙《文昌县志》载:“(七星岭)上有塔名曰‘斗柄’。相传定绅王弘诲建。今山神庙圮,春、秋皆望塔而祭。”

相传王弘诲致仕返乡后,邀民众筹资并奏请朝廷拨款,在七星岭上修建斗柄塔。王弘诲一生心系故乡,为海南做了许多好事实事,历史上赫赫有名的“奏考回琼”就是他主导的。因而他奏请朝廷拨款建塔,也是有可能的。

斗柄塔共7层、高20米,塔层面积从下到上依次收缩,以线砖和棱角牙子砖叠涩出檐。每层都设有拱门,内设螺旋式阶梯百余级,沿阶梯可登塔顶。之所以取名“斗柄”,是因为七星岭势似“七夕星斗”,塔楼如七斗星之柄。

斗柄塔不仅发挥了航标塔的作用,也是海南古代建筑的代表作,建成至今已有数百年,历经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。

细沙灯塔 功能转变的烽火台

细沙灯塔。符能 摄

在儋州市北部峨蔓镇细沙村(又名龙沙村)的海边,有一座古灯塔,名为“细沙灯塔”。《儋县概况》记载:“古灯塔,在峨蔓镇细沙村西南500米海滩上,用不规则的天然大石垒筑而成。塔基直径17.43米,高6.4米,呈梯形。始建于明代,初为烽台,后悬灯作航标。”

细沙灯塔最初的功能,并非引航,而是作为烽火台使用。烽火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信息传递设施,当有敌人入侵,守卫人员就点燃烽火把消息传出去,因而需建成方便瞭望的高台。后来,因为军事防御体系调整,细沙灯塔不再发挥传递军事信息的作用,当地居民开始在塔上悬挂明灯,使其具备了航标塔的功能。

该塔主体由火山岩石垒成,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石头组合成一个有层次的高台。灯塔主体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底层和中层由长条状火山岩石垒成,塔顶由一块大火山岩石雕刻而成。塔顶的下半部分呈葫芦状,上半部分形似一团燃烧的火焰。

细沙灯塔附近的细沙村、盐丁村等村庄,都曾以制盐为业。古时候,这一带许多人家制盐,海盐需要通过船只运往广西或海南岛沿海地区。村民们在细沙灯塔上悬灯,想必也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考虑。

与斗柄塔一样,细沙灯塔既是风水塔,也发挥过航标塔的作用。现如今,该塔已丧失引航功能,但仍是一座风水塔。每逢重要节日,会有村民前去塔前焚香祭拜。

进入近现代以来,海南航运业日趋发达,航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。海南岛沿海地区建起了临高角灯塔、秀英灯塔、木栏头灯塔等现代意义上的航标塔。这些或古老或现代的塔,记录了古今海南人拥抱海洋、走向世界的步伐。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